欢迎来到微商资讯网

养育倦怠是父母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吗?为什么有的父母会遭遇

编辑:青鸾传媒      来源:微商网      心理健康   育儿成本   父母关系   育儿

2023-09-27 16:00:31 

微商网消息:

孩子是父母幸福的重要来源。同时,孩子也可能成为一些父母疲惫的来源。

育儿倦怠是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新现象,是长期处于育儿压力和支持资源不平衡的父母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研究发现,育儿倦怠是一种压力极大、痛苦的状态,有时比慢性病患者和暴力受害者更痛苦,更糟糕的是,长期处于育儿倦怠状态的父母也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 陈彬彬

每个新手父母都曾感叹,带孩子比上班更累。更何况有些带娃的妈妈,“鸡娃娃”累得模糊,累到抑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有人说“哪个父母不是这样过来的”。这些被忽视的状态实际上可以归类为育儿倦怠。

育儿倦怠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象,是指育儿压力极高的心理状态,核心症状包括:厌倦父母的角色,与孩子的情感疏远,养育孩子的无聊。

例如,有孩子的新妈妈

独自一人,家里没人帮忙,刚出生的孩子本身就是高需求宝宝,这时候有更严重的黄疸或者其他疾病,而妈妈自己这时候发烧了,那么两三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妈妈可能就显得厌倦了育儿。

研究发现,父母长期处于育儿压力和支持资源不平衡的状态,这是育儿倦怠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育儿倦怠其实是一种压力极大、痛苦不堪的状态,其痛苦有时甚至比慢性病患者和暴力受害者还要大。

为什么有些父母会经历育儿倦怠?

研究表明,育儿倦怠不仅限于一定年龄孩子的父母,而是可能发生在抚养不同年龄孩子的父母身上。此外,育儿倦怠与孩子数量没有显着相关性,即家庭中有多少孩子。对于一些父母来说,抚养孩子可能会导致育儿倦怠;但对于其他父母来说,即使他们有多个孩子,也未必会出现育儿倦怠。

育儿倦怠的出现更多是由于每个父母实际经历的支持资源和压力风险之间的不平衡。与上述新生儿母亲的情况一样,压力的风险远远超过支持资源。所谓压力风险,包括她自身的因素,

比如上一篇文章中的新妈妈,如果她缺乏育儿技巧,身体状况不好,再加上孩子的各种状况,这些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缺乏必要的支持资源来缓冲这些风险,那么就会出现育儿倦怠。通常,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的相互支持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可以缓解育儿倦怠的风险。

亚洲父母倦怠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育儿成本越来越高,育儿倦怠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我的小组参加了一项覆盖42个国家的大型跨文化调查,我们试图探索不同地区的父母倦怠情况。领导这项调查的教授在2019年底发布了基于42个国家的调查结果。

令人惊讶的是,

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国家中,中国父母的育儿倦怠程度都不高,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类似,处于高水平的国家主要来自欧美,如比利时和美国。如何解释这个结果?罗斯卡姆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来解释它。

以个人主义为导向的西方社会倾向于强调独立性,因此在育儿方面不太依赖他人的支持,因此更容易表现出更高的育儿倦怠。然而,在一个典型的更加集体主义的社会中,父母在育儿中更容易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成员的育儿支持,因为人们普遍更重视家庭和人际之间的相互依存,从而减轻育儿倦怠的风险。

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育儿倦怠的影响甚至大于国家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他家庭和个人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等。因此,文化在育儿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我们的研究小组还对上海和南宁的母亲育儿倦怠和育儿行为进行了城市间比较。结果显示,上海妈妈的育儿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南宁妈妈,但两市育儿行为无差异。

同时,分析育儿倦怠与育儿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现城市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育儿倦怠程度越高,父母越容易使用消极的育儿行为,比如忽视冷漠的孩子、家庭暴力等。然而,我们也发现,尽管上海妈妈的育儿倦怠程度很高,但她们的育儿倦怠并没有显著产生负面的育儿行为。这也启发了我们,不同地区的家长家庭教育存在显著差异,在谈到家庭教育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更因地制宜地指导家庭教育。

消极的育儿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育儿倦怠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呢?通过学术研究中的“育儿倦怠模型”,我们可以推断出育儿倦怠阻碍了积极的育儿行为,加剧了消极育儿行为的出现,从而导致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结果还证实,父母的育儿倦怠程度越高,他们就越有可能产生敌对的育儿行为,例如体罚和责骂。这些会进一步导致儿童的抑郁、焦虑或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父母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那么当他们处于育儿倦怠状态时,可以得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善于调节情绪的父母,即使他们的育儿倦怠程度很高,也可以缓冲这种不良状态对孩子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在育儿倦怠程度高的状态下采取消极的育儿行为,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患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更高。

调整家庭关系有助于缓解育儿倦怠

为人父母须防“养育倦怠”上身__为人父母须防“养育倦怠”上身

此外,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研究小组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和祖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相互影响,进而作用于育儿倦怠。

调查发现,家庭中的婚姻关系越好,就越能促进育儿协议。共同努力抚养孩子可以大大缓解育儿倦怠的发生。这也说明,要缓解育儿压力,首先要建立父母之间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这是家庭良好运转的基础。

二、

亲祖父母关系体现在代际育儿的支持和冲突上,这与夫妻之间的育儿支持一起会影响育儿倦怠,并发挥独特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家庭中,代际之间的育儿支持水平较高,因此夫妻之间的育儿支持无法进一步缓解育儿倦怠的程度,即在亲外亲关系良好时,夫妻之间的育儿支持并不是“锦上添花”。然而,当家庭中的代际育儿

支持水平较低并表现出较高的代际育儿冲突时,对于

比如我们常说婆媳矛盾、代际育儿观念差异等,夫妻之间的养育支持会显得尤为重要,配偶一方的支持可以作为代际育儿冲突的中介,缓冲育儿倦怠,起到提供木炭的作用。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养育在缓解育儿倦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家庭系统有可能缓解家庭育儿倦怠。

总而言之,孩子是父母幸福的重要来源。同时,孩子也可能成为一些父母疲惫的来源。自我满足和疲惫的状态可以共存并不矛盾。虽然育儿倦怠是家庭心理学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概念,相关研究也不多,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值得我们从文化角度深入思考。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对支持资源进行更系统的挖掘,为当代中国父母赋权提供实证依据。

(作者系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为人父母须防“养育倦怠”上身_为人父母须防“养育倦怠”上身_

如何评估是否存在育儿倦怠?

首先,请读者做一个简短的调查,这些选项没有对错之分,选择最适合你感受的那个,最近,看看你是否经历过类似的感受以及它们发生的频率(例如,每天,每周一次或两次,几乎从不

)。

1.我为人父母时感觉很疲惫

2.为人父母太累了,睡眠不足

3.我有时觉得自己是在流水线上养孩子(我只为孩子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我没有为孩子做太多其他事情)。

4. 我不再有能力向孩子展示我有多爱他们

5.我认为我不能成为父母

如果您每天都有上述条目中的多个,那么您应该注意您处于严重的育儿倦怠状态,需要寻求一些社会支持。

如果以上条目,虽然你不是每天都这样做,但其中有几个适合你的情况,每周一两次,这个时候,你也需要提高认识,寻找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找到解决方案来防止更严重的育儿倦怠?如果您从未或很少经历上述条目中描述的状态,那么您不需要做任何特别的事情来表明您目前没有经历育儿倦怠。(文汇报)。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