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网消息:
据说,清末民初,江南集镇大池已建成湘北鄂南著名的水陆码头。 一条大池河引导长江汹涌的波浪从河口南下。 一路上,水都聚集在沟渠和岔路口。 它分三路,经过湘鄂两省毗邻地区的许多集镇,蜿蜒流入洞庭湖。 三通主航道深而宽,适宜划船和漕运。 于是,南来北往的数百艘船只在河中竞相争斗,舟楫连成一片,连绵数里。
大内开设的松江、湖南、梅洪、沙市、大胜码头沿大内河从北向南排列。 向东,发往汉口的班轮; 向西,发送客货直达沙市、宜昌; 向南,发送木帆船、小轮船至湖南安乡、南县、晋市,客货两用的更是多。 然后,沿途停下来,直出洞庭湖。 码头上,船只停泊在水中,岸边挤满了人,黎明时分,搬运工的号子声响亮。
这种独特的划船便利,让大内水运码头热闹起来,也繁荣了大内的经济。 据文献记载,大内的手工业在清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铁木、金、银、铜、白铁制作、缝纫、丝线、酿酒等多种行业。 俗话说,七十二行从酒开始。 大内各产业中,以酿酒业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 “莲藕池出好酒”,为远近客商所称赞。 为了买到便宜货或者尝一杯美酒,卖酒的、吃酒的人常常不远千里,拎着盆罐子,摇着船桨,来到荷塘边。 梅娘和侍者忙着迎客,客气地让客人入座。 席间,他们玩猜谜、发号施令、喝酒。
当时,大内有大大小小的啤酒厂三十多家。 集镇中聘请专业酿酒师傅和帮手、规模较大、兼营批发和零售业务的称为“大作”; 农村里按季节自酿自销、产量不大的称为“小酒”,大小经营各占一半左右。 这些槽大多采用“跳天壶”、“烧地炉”的简单工艺来酿酒。 高粱、大米等谷物用石磨机粗碎,然后放入锅中倒入水加热,然后取出冷却干燥。 让它冷却,与曲混合并在桶中发酵。 数日后蒸成白酒。 这种酿酒方法出酒率不是很高。 一满斗高粱米出八斤酒,不能超过专家估计的“八斤酒就出差事”,质量也无法保证。 酿酒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 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白酒一斤约卖三十至四十文,而白糖一斤则卖四十文,最高价为四十八文。 一斤茶叶可以卖到六十四分,最高可以卖到两百分。 酿酒师和帮工的日工资一般在二十到三十美分。 如果收成不好,米价上涨,或者师傅失误,酿酒就很可能是赔本的生意。 而且,此时大内酿酒行业各啤酒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低水平同质价格竞争时有发生,双方都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多店合并为一店”、消除同行业日益激烈的“兼并”的呼声逐渐强烈,尤其是在“大经销商”的店主中。 从目前来看,这是大内酿酒业自发的结构性调整,最终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业主们的面前。
1913年5月,大内酿酒界发生了一件让酿酒师们永远坚定的重大事件。 用一位了解这起往事的业内资深人士的话来说,这就是“六侠归一”。 说起来,还蛮像《三国还晋》那样的豪爽豪迈。 “六英雄”指的是大内六大主流槽屋:曾永康槽屋、李昌银槽屋、蒋锡潮槽屋、杨同义槽屋、李连芳槽屋、袁丹琳槽屋。 “六侠”中,曾永康草房实力最强。 所谓“统一”,就是推举曾永康为领导,将六大分行合二为一,作为一个团队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担。
曾永康的摊位位于大内东北部一个叫“佛教协会”的地方。 原为居士礼佛念经的场所。 曾永康在那里修建了3栋楼房11间。 不仅是“六侠”中体型最大、实力最强的,更重要的是,曾永康独得了大内古酒的祖传秘方,深谙酿造技术和诀窍。 酿造出来的酒自然是大内酒中的顶级珍品,其他“五侠”只能望其项背。 这次“团结”聚集在曾永康的麾下,众老板心服口服,团结一致,准备干大事、干大事。
“六侠合一”契约签约仪式在佛教协会正殿金粉铸铁的观音佛像前隆重举行。 曾永康带领各作坊老板、师傅祭奠祖宗,然后在合同上签字盖章,然后宣布经营规则,并举行宴会犒赏师傅和帮手。
今年是大内酒庄奠基之年。 那是大内酒庄力量汇聚的一年。 对于大内酒庄的传承和发展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为日后名扬中国的名酒“黄山头”打开了大门。 源源不断的流动。
看到“六侠重聚”,曾永康当然是高兴的,他也不拒绝大家推荐当领导。 他竭尽全力去带头。
民国初年,战乱不断。 一是北伐军与北洋军阀在湖北激战。 军队在重要城镇大内进进出出。 小轮船载着士兵和辎重,日夜兼程前往江北,起义军直奔汉口。 武昌寿起义成功后,打击盗国贼袁世凯的护国军相继渡江,经大内北上。 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曾永康带领他的团队进入了1930年代。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火很快蔓延至长江北岸。 1938年至1941年,日本侵略军先后四次出动军机轮流轰炸大内。 中山街、河街一带的房屋、商店几乎全部被炸毁,造成大量居民伤亡。 曾永康在佛堂内的槽屋也被毁。 所有酿酒设施和设备都被火焰吞没。
抗战胜利后,曾永康酒厂恢复老业,继续酿造大内曲酒。 此时,曾永康草房的酿造工艺开始从“拖洗”的传统工艺改进为“炖米蒸粮”的新工艺。 每次上酒时,清澈甘甜的头酒就从蒸笼中喷涌而出,满屋子庭院里都弥漫着酒香。 它随风蔓延,充满了曾永康的啤酒厂,也充满了大内周边的村镇。 镇。 来到这里追求酒香的人,不仅仅是葡萄酒的购买者和饮用者,更是立志酿酒的人。 倒在曾永康面前的年轻人正是郭世敬,他多年来一直在等待和寻找的手艺继承人。 郭士敬当时二十五岁,在曾永康门下拜师之前曾在派出所工作。
曾永康与警察非常熟悉。 抗战初期,市场秩序失控,土匪趁机作乱。 他们勒索钱财、绑架勒索钱财,让业内所有人都处于危险之中。 大内商会出去向各路商人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和刀具,并招募壮士组成商业护卫队,日夜巡逻,保护商人。 守备队被石首当局解散后,人员并入派出所。 因此,曾永康对于这个脱下警服换上工作服前来拜师学艺的年轻人并不陌生,也不感到意外。 而且,他很佩服郭士敬的追求,欣赏郭士敬的智慧和能力。 他不顾祖传的规矩,将祖传的莲藕酒酿制秘方和操作技巧一步步传授给郭士敬。 他还支持年轻人开设了一个单独的工作室,名为“新开普”。 但这是多年来的一个愿望。
曾永康的举动在大内酿酒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人编谣调侃他:“新店,新店,看新版猫虎,徒弟笑着数钱,师傅哭着走上绝路。” 对于这些批评,曾永康显得很平静。 他说,如果再开一家新店,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了吗? 即使没有新店,大内外有秀林,武汉外有武汉,武汉外有中国大大小小的酒铺。 在这里,曾永康将目光从大内小镇转移到极其广阔的市场,体现了大内酒的博大胸怀和精明能干的经营者,也就是后来被誉为名酒“黄山头”的大内酒。 商业头脑。
接过酿造大内酒接力棒的郭士敬,没有辜负前辈的厚望。 他怀着振兴祖业的热忱,将大内酒的祖传秘方和酿造技艺带入了新时代。 1949年,石首县建立人民酒厂,后更名为石首国营酒厂。 1965年,因行政体制变动,大内划归公安县管辖。 酒庄更名为“大内酒厂”,三十多岁的郭士敬成为主厨,担负起传承大内酒的重要责任。
1984年成书的《大内镇志》“巧匠”一节,对郭士敬有这样的描述:
郭世敬,男,1921年出生,公安县南栅公社光明大队人。 1946年,他在新开普啤酒厂潜心学习酿酒。 1951年,他在大内酒厂担任酿酒大师。
1973年,他到四川省泸州市一家酒厂学习酿造大曲酒。 我们回到工厂,成功研制出“黄山大曲”。 经省评酒会鉴定,“黄山大曲”具有色泽清澈透明、风味浓郁、香气浓郁的特点。 1979年至1982年,他和工人们酿造的“黄山大曲”多次被评为省、地方优质酒。
1981年任厂副厂长,定为六级酿酒师。 1973年至1982年多次被评为县、镇劳动模范。 记述还称,在歉收的三年困难时期,郭士敬用麸饼、萝卜、甘蔗、多穗高粱、桔梗、苦楝酿酒,还尝试过蜜枣、苦菜酿酒。
大池曲酒厂生产的曲酒先后使用大池小曲、右江大曲、小陵特曲、南酒、大池大曲、黄山大曲等名称。1973年大池大曲获奖,1976年定名为“黄山大曲” ”并注册为商标。
然而,“黄山大曲”的酒名却引发了周边省份的质疑:湖北产的酒为什么要用安徽黄山的名字? 据说,邻省的一位高级官员对此非常愤怒,甚至到湖北省政府去辩解。 对此,大内曲酒厂的经营者回复道:更何况“黄山大曲”大内曲注册最早,比法国更有优势; 如果单说“黄山”这个名字,世界上同名的地方还不止一处吗? 这位朋友认识一个,但不认识另一个。 他只知道世界上有黄山,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座著名的黄山。
黄山头位于湖南、湖北附近,是湖北省公安县和湖南省安乡县的界山。 山阴属于公安,山阳属于安乡。 山脚下有东西走向的市场。 西段为公安县黄山头镇,南段为安乡县黄山头镇。 可以说,两县同山安徽黄山最有名的酒,两镇同名。
黄山头是百湖县警方的制高点。 古人赞其“江湖白,黄山点绿”,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与“远看洞庭山水一色”相似。安徽黄山最有名的酒,银盘里有一只绿色的蜗牛”。 黄山头镇建有国家森林公园,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黄山头还是举世闻名的靖江分洪枢纽南大门所在地。 山北麓的工程纪念公园内,高耸的石碑上刻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共和国缔造者为该工程题词。 站在公园高处放眼望去:雄伟的南门、万里平坦的道路、波光粼粼的湖泊、郁郁葱葱的山峦,真是古今名胜之地。 对于黄山之首,“公安三院”司令员袁宏道有诗赞道:“南过三峡,万里平地。见修行皆欢喜,更何况是美景。见色不见山,此是山三昧。” 啊,黄山之巅在万里平原上拔地而起。 它以其迷人的风采,向世人展示了山的真实面貌和神韵,是难得一见的观山之谜! 黄山头的山被称为黄山头酒。 酒因名山而得名,山因名酒而升华。 这些奇山、奇水、奇地赋予了黄山头酒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看名酒的名字,无不与工艺有关。 例如,北京的二锅头为了获得好口感,将头尾割掉,只取酒的中间部分,故名二锅头; 都是看原料的,比如五粮液,就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谷物。 名酒大多以产地命名,如茅台酒、剑南春酒、西凤酒等。 黄山头曲酒因产自宝山而得名。 它所体现的精神是一种文化自信,是一种比酒更香更香的乡音,是一种浓烈到无法消解的乡愁。
2011年,商务部公布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单,黄山头酒榜上有名。 此前,黄山头酒曾多次荣获“湖北名酒”称号,并连续十年在湖北省浓香型白酒酒评中排名第一。 “喝遍天下酒,唯独爱黄山头!” 这句由影星郭振清代言的广告语,已成为黄山头酒的一张靓丽名片。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