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季,国内进出港航班量、客座率、旅客运输量等指标将快速上升。 8月12日,东航单日航班量达到3055架次,运送旅客43.8万人次,创今年以来新高。 在航班高水平运行的当下,负责维护飞机适航状态的东航维修人员成为了停机坪上“最忙碌的人”。 笔者在东航科技公司虹桥维修基地走近一群80后、90后、00后,感受到他们面对酷暑、面对高峰的“责任、严谨、担当”和夏天战斗,全力以赴。
夏季航班运营繁忙
掌管“安全钥匙”的80后严格把控飞机放行
8月4日早上6时30分,随着台风“卡努”改道离境,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持续一夜的大雨逐渐停歇,大量出港航班开始备飞。 乘客电梯车、行李车来回穿梭,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东航科技公司虹桥维修基地空客线第一分公司的“80后”发布工程师邱雷,冒雨在285桥前忙碌了近一个小时。 从上海飞往青岛的航班即将起飞。 这是东航今天在虹桥机场的首批出港航班之一,120余名旅客正在机舱内等待,开启夏日之旅。
为了保证飞机能够按时离港,邱雷早早就来上班了。 先检查完单架飞机的技术状况后,邱雷绕到飞机周围检查飞机。 他用手电筒照射,仔细检查机翼、机身、起落架、尾翼、发动机等关键部位的表面和结构,确认所有电子设备和仪器没有异常。 离他不远的地方,另一位维修工程师正在检查飞机车轮的轮胎压力。 “所有车轮的胎压都正常吗?” 机场里噪音太大,邱雷不得不大声询问。 得到肯定答复后,邱雷当天与该航班机长确认飞机处于适航状态,并签署放行工单和技术记录本放行。 随着拖拉机缓缓将飞机推出去,邱雷向航班挥手告别,航班于7时25分准时起飞,飞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邱雷正在检查飞机起落架的销轴和轮子
作为东航高级维修工程师,1988年出生的邱雷于2010年8月加入东航科技公司,从“服务维修工程师”做起,逐步成长为“维修工程师”、“发布工程师”。工程师”。 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3年。 “放行”工作掌管着航班起飞前的最后一把“安全钥匙”,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因此,每次飞行执行前,邱雷必须确保手头的任务工作单上的所有项目都得到验证和执行,使飞机处于100%的“适航”状态。 夏季运输旺季,像邱雷这样的“放行工程师”平均每天要保证5-6架飞机,每月60-70架次。
“发布维护是一个负责任的岗位,责任心最重要,需要十年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检查,才能确保不出差错。” 邱雷的祖父和父亲都从事维修工作,成长在一个三代之家。 “机械世家”让他从小就对维修工作建立了深刻的认识。 长辈们从维护岗位上退休后,责任的接力棒从30后的爷爷手中传到了60后的父亲身上,再传到了80后的邱雷身上。 他始终没有改变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乘客负责、对安全负责、严谨的态度。 在东航,像邱雷这样的80后放行维修人员约有1200人。 它们处于良好飞行间隙的重要位置。 像邱雷一样,在资深维修人员的指导和公司制度的管理下,他们始终把安全铭刻在心,把乘客放在心里,把责任融入到工作中。
一丝不苟保障安全,90后也能做“绣花活”
今年7月初以来,东航科技公司虹桥维修基地波音分公司的90后维修工程师吴俊斌一直处于“最忙碌”的状态。 作为一名“维修工程师”,吴俊斌的工作复杂而细致:清点工具; 沥干油; 测量轮胎压力; 安装堵头、螺栓、静压板; 重置电子设备; 检查机器周围……吴军斌手中的工单上,密密麻麻地列出了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为保证飞机需要检查/操作的项目,大约有3到40个项目被细分为具体任务。 通常需要2-3小时才能完成所有维护项目。 夏季,停机坪上的温度高达50度,每一次任务都是对体力、精神力和意志力的多重考验。
夏季飞行期间,飞机发动机后部的热量会扭曲空气
在东航,90后维修占各年龄段的40%以上,位居第一。 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他们从“服务维修工程师”成长为“维修工程师”。 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身体状况最好的时期。 如果说80后及以上出生的维修人员是“压舱石、把关人”,那么90后则逐渐成长为维修队伍的“中坚力量”。 随着旺季航班量的高涨,吴俊斌和他的90后“维修工程师”开始在维修队伍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们在参与大部分航班保障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些停机坪上的“紧急”任务。 。
吴俊斌说,夏季比较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更换散热器”。 类似于家用空调的“空调外机”,“散热器”是飞机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可以将飞机运行给客舱带来的热量排出,让乘客在飞行过程中享受凉爽。 更换“散热器”时,维修人员必须在飞机主起落架附近的机腹下方钻孔,先用工具拆卸数十个零部件,然后打开机盖。 50公斤重的散热器“抵抗”了下来,然后安装了新设备。 如果发现散热器舱磨损或脏污,工作人员就会钻进舱内仔细清理。 腹部高度有限,无法容纳成年人站立,维修需要通过蹲着、坐着或半跪来完成任务。 作为一个身高1.8米的小伙子,在夏季飞行作业中完成这一必不可少的过程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 完成工作后,吴俊斌不仅工作服基本被汗水浸湿,腰酸背痛也是正常的。
吴俊斌在检查客机散热器舱
“事情不会自己做,总需要人来做。与00后相比,我们90后是职场‘老人’,从办公室工作一路走来,我们基本上都经历过这些需要精细操作、需要辛苦的事情,不可能让新人来承担,应该由我们来完成。 在新人面前,吴俊斌愿意展现自己的“大哥”风范,帮助“弟弟”完成更多的任务。 2022年,吴俊斌完成了从服务维修升级到维护维修的专业考核,并获得了局的认证,属于同行中较快的一批。 经验和能力的提升也让吴俊斌对工作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忙碌”对他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的信念。 8月9日晚,吴俊斌作为特勤组,紧急协助兄弟航空公司修复失事飞机。 整个团队忙碌了4个小时,让第二天可能延误的航班准时起飞,保证了百余名旅客的行程不受影响。
晒太阳淋雨,00后也会遭罪
“150-200度”,这是夏季民航客机降落后飞机轮胎的实时温度。 从每小时250公里的着陆速度到在停机坪上滑行的速度,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飞机轮胎就会经历超重的负载、剧烈的摩擦和快速的升温。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防止轮胎因高温爆胎而损坏,需要在飞机到达后主动快速冷却轮胎。 目前,东航在役客机大部分都配备了自动散热风扇,但不少“老飞机”仍然需要人工通风散热。
东航维修正在对刚降落的客机轮子进行通风降温
东航科技公司虹桥维修基地的00后后勤维修工程师潘辰负责这项“吹胎”工作。 当飞机从炎热的跑道缓缓滑行到廊桥时,潘辰已经提前等候在这里了。 飞机完全停稳后,他顶着发动机的高温,迅速将冷却风扇推到机轮一侧,紧紧握住手柄,按在轮毂上,打开通风。 大功率风扇卷起了轮胎的余热,带着橡胶和机油混合味的热浪扑面而来,让潘辰微微睁不开眼睛。 不到半分钟,潘辰的额头就布满了汗珠,身上的工作服也被风吹得呼呼作响。
面对辛苦,潘辰毫无怨言。 他相信这些都是他职业成长的一部分。 技术水平还无法完成艰巨的维护工作,所以我会更多地承担这些手工任务。 虽然辛苦,但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潘辰说道。
在东航科技公司虹桥维修基地,像潘辰这样的00后维修人员并不多。 他们大多是2020年以后加入东航的,受当时航班运营水平较低的影响,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少接触具体的航班运营。 保障工作主要以停放飞机的维护和培训学习为主。 进入2023年,航班数量迅速恢复,这群“沉淀”已久的00后也迎来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现在在很多维修岗位上,00后已经开始参与飞行保障并承担重要职责。 他们的努力和学习成长的速度,很多老维修人员都用“比我们以前快多了”这个词来形容。
潘陈正在检查维修工具
天气炎热,维修人员喝水解渴
潘辰说:“现在很多人都说00后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不同意。我们也是‘阳光普照、淋过雨的’00后,我们也能吃苦、挑担子,只有踏踏实实做下去。”学习技术和强化技能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和提高。” 潘辰表示,现在是航班生产旺季,又是人手紧缺的时候,保证好季航班、服务好旅客是他的使命。为了自己的发展,他也希望加快学习步伐,尽快完成从“服务维护工程师”到“维护工程师”再到“发布工程师”的“升级”。“成为一名工程师是我的目标和梦想。”能够独立发布航班,意味着我有成熟的技术,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旅客和公司的信任。 我将继续为此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