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网消息: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王茜赵文军)“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电子商务法》将于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解决方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这部法律实施后,相关领域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法律界人士如何看待这部法律的实施? 记者1日采访了相关人士。
近年来,网络消费快速发展,微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成为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重灾区。 对于那些没有实体店、没有营业执照、没有信用担保、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准入门槛低的微商来说,如果与消费者发生消费纠纷,一些微商往往会更改账号或直接删除他们的“朋友”关系。 试图逃避法律责任。 《电子商务法》实施后,微商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得到了法律明确,相应地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这将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法律的震慑作用是显着的。 1日,一位居住在北京的代购告诉记者,这几天,我身边做代购的朋友都不敢发广告了。 海关的检查特别严格。 很多代代理购买奢侈品的朋友都被罚款了。 一位代购表友过关时被罚款4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目前海外购买的假货很多。 事实上,有些代购根本没有出过国,却在国内卖假货。 对于私人境外代购,也应纳入监管,从事专业代购的个人也应登记为市场主体,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 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零星小额交易不适用。 但对于什么是零星小额交易微商交易流程,目前尚无详细规定。 希望能出台相关规定来明确这一点。
与代购相比微商交易流程,网上消费还存在虚假宣传、网上假货、假订单、物流缓慢等电商服务问题。 这些劣质假冒产品之所以能被商家相信并进而购买,往往与买家的评价密不可分。
“亲,给我五星评价,还送2元红包!” 在网络消费中,有些卖家是从点评评论开始的。 他们一方面用“小恩小惠”诱导消费者给予好评,另一方面又通过“大量购买”来获得好评。 今后此类行为将被禁止。
面对产品页面上数以万计的好评,它们并不可信。 这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面临的常见困惑。 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消费者记录的真实感受往往会被卖家或平台删除,这已经成为常见的潜规则。
《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产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促销,欺骗、误导消费者。
刘俊海表示,电商平台在电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大电子商务经营者是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要及时调整相关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加快提升服务消费者的综合能力,以优质的服务体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虚假折扣、虚假订单、虚假订单、推诿责任等诸多问题都是平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消费者良好的线上消费体验。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细化相关规定,督促电商经营者和电商平台落实各负其责,全力保护网络消费者。 法定权利。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