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网消息:
奶茶普遍含糖量较高,被称为“热量炸弹”,这让一些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敬而远之。 涉案茶饮料品牌声称,该饮料“按比例添加了阿拉伯糖,可抑制约70%的蔗糖吸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预防高血糖”的作用。 “控糖奶茶”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因为它打消了需要控糖或者需要减肥的消费者的顾虑。
但经调查,品牌店使用的瓶装糖浆中含有0.36g阿拉伯糖,占比仅为0.01%,远未达到能够发挥阻断作用的阿拉伯糖含量,而白砂糖和软白砂糖的含量却很高。高达72.81%。 可见,该品牌宣传的“控糖奶茶”实际上并没有控糖功能。 这无疑有虚假宣传之嫌。 消费者购买并喝“控糖奶茶”时,不但控制不了糖,反而喝了更多的糖。
近两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食品”成为一种趋势,不少食品企业纷纷转向生产低热量食品、“零糖零热量”饮料等。这个发展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商家不能玩噱头,产品一定要名副其实。
市场上推出的一些“健康食品”,表面上迎合消费升级,实际上是“伪升级”,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健康。 比如,某品牌饮料此前宣传为“0蔗糖”,但成分表中却明确列出了各种“代糖”……此次涉事茶饮料品牌被罚款32万元,也为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大多数企业。
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健康食品”,监管也需要升级。 监管部门不妨对“健康食品”进行一轮体检,并利用相关技术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
事实上,这些“健康骗局”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尽管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但健康知识仍然比较缺乏。 因此,消费者也应提高健康素养,防止被无良商家欺骗,缴纳“智商税”。
(戴贤任新京报)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