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xmsouhu 来源:xmsouhu
近几日,各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上海死亡病例和北京本轮疫情。
自4月17日以来,上海已连续9天有死亡病例。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介绍,昨日(4月25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52例,年龄最小的是一位33岁的男性,因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曾接种两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截至4月25日,上海市本轮疫情共有死亡病例190例,最小33岁,最大101岁,平均年龄82.52岁,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虽然上海疫情仍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但是从阳性感染者的日增数据来看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
就在全国都在为上海疫情担心的时候,北京又发作新一轮疫情,目前或许正经历着一次“大考”。
囤货、做核酸、门急诊停诊……北京战疫打响了
4月22日通报,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从那天起,便冲破了首都的平静,让在北京的每位居民从一个“观望者”成为了一个亲历者。
1.囤货
当北京本轮疫情发作后,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囤货,这多多少少受到了些上海疫情的影响。
有了前车之鉴,4月24日晚,朋友圈被各种“超市蔬菜区域空货架”图片所刷屏,很多人也被朋友圈“囤货气氛组”整焦虑了,纷纷开启囤货模式。
甚至,还有人在微博上问起了囤货经验,留言区也是干货满满。
但专家认为,北京在2003年非典之后,就建立起了完善的物资储备模式。家庭应该进行适当的生活物资储备,但没须要进行恐慌性囤货,可以相信北京的保供能力。
固然,很多人囤货不是为了制造恐慌,只是以不备之需,满足自己内心的宁静感。
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家中多囤点货,总归没错。
2.做核酸
4月22日,北京刚刚宣布摘星,行程卡却又不得不带上了星。
4月25日,对生活工作在向阳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25日、27日、29日各检测一次。截至4月25日晚20时,全区核酸检测共计3691200人,526457人结果已出,均为阴性。
紧随其后,在向阳区已经开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