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禾科技已谱写出集安全合规与用户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图谱,搭建起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为提供更便捷、更优惠的消费信贷持续注入活水,金融服务见行见效,实现了平台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进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保证其立于行业潮头的主旋律。
另在政策推动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叠加作用下,新增投放和存量偿还都有所改善,共同对居民中长贷形成拉动。降准、降息存在落地可能预计降准、降息总量工具,结构工具均在工具箱,择机而动。
“对公贷款是支撑明年信贷‘开门红’的一大重点,目前从我们现有的客户来看,大型传统基建贷款是投放主力,一方面是因为稳增长政策带动了基建领域发展,另一方面,监管也曾组织银行召开座谈会,要求银行靠前发力,加大基建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更多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指出“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引起市场关注。
四季度以来,多家银行进入年终信贷投放工作冲刺阶段。从信贷投放看,金融机构要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做好年末收官工作和明年年初“开门红”工作;同时加大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贷款资源,努力保持企业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居民贷款增长的持续性,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在转型升级领域,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万亿元,增速39%。其中,部分城商行的零售转型持续推进,积极发展零售贷款业务,贵阳银行截至今年9月末零售贷款余额达到476.57亿元,其中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爽快贷”业务余额较年初增长44.66%,增速较快。
支持扩大汽车消费包括优化汽车贷款政策、简化汽车贷款流程、丰富汽车金融产品供给、加大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四方面。降低消费金融成本包括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加强金融数字化建设三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通知》下发前,已有多地监管局下发了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相关文件。
在房地产金融方面,会议表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五部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主动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全面修订银保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将迎新规7月28日,中国央行发布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0.3%;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3%,增速比上年末高1.
下半年发展方向主要在于调整存款结构并加强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调整业务结构向轻资本转型、注重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与合规安全管控。推动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提质增效、压降成本也是下半年银行发展的重要导向。
在此背景下,大行和小行的资产配置已经悄然生变——出现较为明显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现象。“大行放贷、小行买债”“中小银行新增信贷性价比低,同时存款规模依然维持较快增长,可配资金较多,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和业绩目标压力,中小行倾向于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背后,其实是银行维持稳健发展、积极求变经营策略的体现。
首先,无论是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开展营销创新活动,务须守牢防范金融风险的底线。其次,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直播间卖贷款是“新生事物”,应在合规的前提下加以引导。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直播卖贷款首先要在合规上下足功夫。从现在这些机构进行的直播卖贷款行为看,有的确实既赚了吆喝,又赚了订单。总之,直播卖贷款这个“新生事物”要守住合规底线,防范操作风险,监管部门也要给予必要的规范、指导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