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受访人士提醒,投资者仍须警惕黄金投资的潜在风险:一是金价短期可能加剧波动,将导致相关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二是黄金相关理财产品多为封闭式,有可能存在流动性限制,影响投资者及时进出市场。受访人士提醒说,普通投资者应警惕黄金投资的潜在风险。
记者注意到,临近年底,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2024年年度委托理财相关计划,其中不少公司规划的2024年年度委托理财金额上限,较2023年有所调降。另有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公司有很多新开项目,资金投入比较大,闲置资金量相对较少,因此调降了2024年度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上限。
年末,银行理财迎来新一轮“降费潮”。记者注意到,新一轮“降费潮”覆盖的产品,主要为固收类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多位银行理财投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费率并不足以吸引其长期投资,投资者更加看重产品收益率。银行理财业人士认为,以“降费率”策略吸引投资者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事实上,近期市场上已有多只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据普益标准监测,截至11月27日,2023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1979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该机构表示,今年整体来看,各理财公司已有约1000款产品提前终止,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在正收益情况下提前终止的,可以认为主要原因是产品线更新换代。
近期理财市场发生大规模赎回概率不大,后续可能会有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跟进自购。在明明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此前的自购发生在债市波动较大时期,而本轮自购时,债市已经企稳,波动不大,更多体现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当前理财市场的信心较强,投资者此时入局也是相对较好的选择。
理财产品费率优惠热潮仍在持续,近期多家理财公司公告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继续给予阶段性优惠,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要优惠对象,其中固定投资管理费最低已经降至0%/年。
11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共有19只“面市”,数量虽不及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但整体收益相对稳健,仅个别产品收益率阶段性告负。与此同时,也有多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收益暂不及预期,个别产品甚至出现近期收益率阶段性告负的情况。
“由于9月存在一波债市回调,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一定回撤。今年三季度,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市场的行情都对理财产品提出了考验。因此,产品在三季度坚持以中短久期信用债为主要持仓,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交易利率债和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尽管整体遭遇业绩挑战,但各家银行理财相对一致看好四季度股市的机会。
同时,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也于9月28日开售一只国庆节专享理财产品“禾城农商银行丰收丰禾2023年第200期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国庆节专享)”。有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在2021年共发行了54款国庆主题理财产品,预期利率全部在3%以上(含3%),其中8款产品预期利率在5%以上(含5%),28款产品预期利率在4%至5%之间。
7月理财规模开始出现回升,在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等背景下,业内认为进入三季度的理财旺季,理财市场修复趋势或将得到延续。理财产品延续短期化趋势看好理财市场延续修复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市场波动下,银行理财市场延续规模下降的趋势。王一峰认为,在2022年3-4月的破净压力下,银行理财曾从产品策略调整、费率优惠、自购产品、投资者教育等多重维度提振投资者信心、维稳理财规模。
此前,多家券商分析师也预测,在7月第一周,银行理财规模已恢复增长超过8000亿元。具体来看,7月上旬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万亿,中金公司认为主要来自两方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7741亿元,主要源自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存款冲量”后的理财资金回流;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2986亿元,增量主要为1个月以内的短期限产品。数据显示,4月、5月银行理财规模分别环比增加1.
那么,投资者当下该如何理解不同理财产品的优劣势,并打理好自己的“钱袋子”?其中,流动性需求更高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货币基金或者现金理财;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希望以较大的风险博取更高收益,则可以投资权益类基金。银行理财是投资者最重要的理财方式之一。多位专家表示,自2022年开始,银行理财净值化后,不再承诺保底收益,有可能会亏损,这是近两年银行理财市场的最大变化,也是投资者需要首要了解的内容。
此外,证券公司理财愈发受到追捧,在上市公司认购理财规模排行中,已赶超银行理财跃居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对绝大多数类型产品的认购金额低于去年同期,其中银行理财类产品规模的降幅最大。尽管年内上市公司认购多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大幅下降,但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却逆势上扬。02亿元,占比达67%,较去年同期上调3个百分点;上市公司认购的证券公司理财产品金额为464.
此外,上市公司投资理财遭监管问询也降低了上市公司认购理财的积极性。记者根据Wind数据分析显示,自2021年以来,上市企业在不断减少银行理财配置金额。今年上半年,上市企业认购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为324.券商收益凭证规模逆势上涨今年上半年,上市企业认购的券商收益凭证金额为453.在整体规模缩水的情况下,收益凭证规模的上升直接导致其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总规模的占比大幅提高,达到10.
在收益率回暖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再掀费率“价格战”。费率“价格战”开打在此之前,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对费率价格给予了优惠,从下调幅度看,已有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理财产品净值回升、产品销售回暖,理财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规模扩张压力,市场竞争激烈,策略性下调产品费率可以提升产品的收益率,进而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做大市场规模。
谈及后续理财产品的走势以及对投资者的建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今年以来,随着股债市场企稳回升,理财产品净值也持续修复,市场对今年理财收益预期相对乐观,但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回升并不确定,目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固,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股市、债市可能再次发生短期震荡的情况,理财产品市场波动将成为常态。
从收益回报来看,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子的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8%,今年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为4.截至去年年底,全部理财子理财产品的全年的平均年化收益为-0.截至6月27日,全部固收类产品今年以来的年化收益为4.银行理财的大面积破净还会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