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微商资讯网

非常重要!明年经济发展关键线索已明确

编辑:青鸾传媒      来源:微商网      经济   经济学

2023-12-25 16:03:38 

年关将至,世界仍处于动荡之中。

俄乌战争尚未结束,世界航运大动脉人满为患,通胀难以遏制,经济衰退的阴影逐渐逼近,这些都将为2024年的经济带来较大变数。

前不久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隐含着明年重点资源的流向:

比如,会议强调多少次发展,就强调多少次;

比如,提出“先建后破”,追求高质量发展;

比如,提出更加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信号已落地! 企业和个人的决策都有一个响应方向。

但如何在暴风雨中守住财富,抓住可能到来的机遇,理清宏观经济的脉络,把握其主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年将至,这是所有投资者的必修课。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侦破犯罪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侦探,会利用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线索,剥去茧,一步步接近真相。

不同经济体的代表性线索也不同。 例如,美国经济的关键线索是失业率和通胀指标。

中国经济的关键线索之一是GDP。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 高于去年的3%,但低于疫情前的5.5%。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 这也意味着大规模刺激行动的出台将相对谨慎和克制。

从前三季度5.2%的经济增速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没有太大悬念。

因此,如果要用关键词来概括2023年中国经济,第一个就是“复苏”。

第二个是“意外”。

经过三年的疫情,国内外众多机构期待的强劲增长并没有出现。

更大的惊喜在于,就连一向注重负债率管理、年初负债率仅为79.4%的中央也开始积极扩张。

今年四季度临时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 新增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更具体地说,2023年对于房地产来说将是充满惊喜和挑战的一年。

2022年提出的“支持住房改善”似乎预示着房地产企业久违的春天。

然而今年,碧桂园杨氏家族变卖房产、万科求救,甚至绿地、远洋等国企巨头也相继撕下了光鲜的外表。 今年房地产的主题竟然是“不破不立”。

房地产曾经是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十一财经测算,2021年房地产迎来强监管前,房地产贡献了GDP约20%、财政收入约40%、社会融资存量约20%。 ,约占家庭资产的60%等。

经济增长动力缺失如何填补?

今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不仅如此,它还提出了更多令人惊讶的变化,让我们对明年的经济走向有了更多期待。

例如,与2022年的“确保工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相比,今年的提法改为“利用颠覆性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生产力”。

至关重要!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线索明确了_至关重要!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线索明确了_

久违的“聚焦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出现在会议草案中,“不建不破”被“先建后破”的新提法所取代。

这让我们相信,2023年将是充满惊喜和不确定的一年,也是充满变化和希望的一年。

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表现如何,仍然离不开GDP。

从目前国内外机构来看,明年经济增长预期普遍落在4%至5.5%的区间,略低于去年。

机构预测只是一方面。 在我国,官方声明是更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明年3月召开的重要会议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按照往年惯例,会议将公布年度经济增长目标。

通过比较官方设定的目标和预测区间,我们可以大致推断是否会有重大刺激。

如果目标设定在预测范围之上,则意味着高层将做出更多经济努力,采取更多积极、刺激的行动。

反之则意味着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概率较小,刺激会更加谨慎。 这是一个很大的方法论。

但在此之前,我们仍然可以依靠现有信息来把握明年经济发展的主线。

无论是“聚焦经济建设”,还是“利用颠覆性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都蕴含着更加积极的基调和更加宏大的目标,似乎表明着重点。我们明年的工作是努力改善经济,向5.5%甚至更高的预测上限迈进。

这个判断既正确又不正确。

你怎么这么说的?

至关重要!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线索明确了_至关重要!明年经济发展的关键线索明确了_

一个国家的经济大致可分为“国计经济”和“民生”两大类。

“国家计划”是指国家的重大计划、需要集中资源的宏观行动,如高端芯片、登月、量子计算、反物质等,是一棵需要国家共同努力的科技树。整个国家都在攀登。

“民生”是指民生,关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婚丧嫁娶。 普通人的理解更深刻。

那么我们应该全力争夺哪个品类呢?

教育、住房、金融、互联网。

2023年这些行业的变化,我们这些普通人都会深切感受到。

相反: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在国内各汽车细分领域的渗透率已超过20%。 2023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份额四分之二,比亚迪位居第一;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时,长期受到制裁的华为拿出了自己的5G手机;

龙芯近期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新芯片,性能首次达到市场主流产品水平;

大模型蓬勃发展,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纷纷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进一步推动数据与现实的融合。

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大型车型,都是高精尖产业,都在快速推进,都是国民经济中需要“立业”的产业。

此外,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法由去年的扩大内需改为现代产业体系,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将流向国民经济产业的供给侧,而不是消费侧和需求侧。 。

一言以蔽之,明年经济有动力,不仅关系民生,也关系国家大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而是发展+安全的双中心模式,两面都要抓。

所谓国家安全,就是在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中不陷入困境、不落后,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占得先机。 这与高精尖产业的崛起密切相关。

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资源将向新能源、芯片、大模型等关系大国竞争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源流到哪里,哪里就有老百姓财富保值增值的机会。

怎样才能抓住它呢?

“除非你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不要做任何事情。”

这是华尔街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的名言。 我的理解是,在投资之前,首先要对自己所处的宏观环境有一个充分、透彻的了解,能够把握主线,从而形成自己的投资行动计划。

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明确信号。

这不仅是从追求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的转变,也是经济增长动力从“民生”向“国计”转变。

个人如何顺势而为,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保障自己的财富,可能是未来投资的主线,只有抓住主线才能提前布局。

2023年,国内资本市场一片动荡。 A股3000点保卫战打了好几场,很多人身心俱疲。

2024年,在争创经济的旗帜下,A股表现或将回暖。 具体来说,企业利润将继续恢复。 MSCI中国指数预测2024年每股收益增长9-10%,这可能为基本面提供支撑。 上述“国民经济”部门或许是老百姓参​​与获利的渠道之一。

诚然,一分析威力如虎,但你永远不知道A股下一条K线会走向何方。 想要获得利润,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只是选修课,对冲风险才是必须面对的话题。

如何对冲?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今年11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3%。 其中,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9%和4.7%。

2022财年,东京及周边地区新建公寓的平均单价较上年增长8.6%。 2022财年东京23区新建公寓均价较2021财年上涨17.2%;

伦敦最新房产挂牌价较去年同期上涨6.1%;

纽约房价一个世纪以来持续上涨。

虽然房地产还没有完全走出寒冬,但在中国乃至全球一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非常优质、价格坚挺的核心资产。

其次,多元化投资的原则永远不会过时。

除了房地产之外,黄金仍然是优质的避险工具。 俄乌冲突后,金价似乎突破了与美国实际利率反向走势的格局。 美国实际利率大幅上升,金价却越走越高。

另外,根据历史经验,在大国竞争时期,金价始终保持高位。

虽然美联储时不时传来降息的消息,但目前5%的无风险收益率也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 它不仅意味着未来10年美国债券5%的稳定回报,也意味着香港的储蓄存款利率。 然后潮水把所有的船都掀起来了。

此外,加大对食品、服装、住房、交通、医疗、军工等非周期行业的投资或许是明智的选择。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