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网消息:
一方面是存款利率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是债务成本明显上升——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正在当前的银行业发生。
近期,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密集发布,透露不少银行的付息成本不降反升。 据统计,截至4月1日,已发布年报的21家银行中,有15家存款利息支出同比增加。 其中,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涨幅均超过20%。
“存款利率越低,银行成本越高”是存款结构内生变化的背后。 专家认为,存款正规化给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压力。 当前,银行在稳定利差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降低存款成本日益考验着银行的策略和应对。
降息真的能降低成本吗?
去年以来,存款利率经历了多轮下调。 2023年,各大银行三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和内部定价授权。 2023年11月,全国银行新增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
然而,银行面临着更高的债务成本。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青岛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8家银行的存款利息支出中国、建设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10%。
工行年报显示,2023年,该行存款利息支出5896.88亿元,比上年增加1096.05亿元,增长22.8%。 主要是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增长13.8%,平均利率上升14个基点。
类似的现象在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也出现过。 例如,招商银行2023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288.09亿元,同比增长21.71%,主要是客户存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存款成本率上升。
青岛银行2023年存款利息支出8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0%。 平均存款成本率为2.23%,比上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存款正规化将增加银行利息支付成本
为什么利率越低,银行负债成本就越高? 多种因素加大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难度。
专家认为,居民储蓄存款大多为定期存款,企业端资本盘活程度并未明显提升。 此外,同业竞争加剧,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加大。
主要原因是沉积物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特征。 邮储银行研究员楼飞鹏表示,存款是银行负债的重要来源,其价格变化对银行负债成本影响较大。 尽管去年存款利率有所下调,但定期存款趋势明显,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同时,存款利率的下调只能影响新增存款。 在定期存款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原有定期存款利率无法在到期前降低,其成本和费用仍然较高。
对于负债成本上升,招行在年报中解释称,企业资金盘活不足,企业结算资金等低成本企业活期存款增长有限,居民投资转为定期储蓄由于资本市场扰动,储蓄存款的财富属性强化,活期存款比重下降,负债成本比率上升。
数据看,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行客户存款总额较上年增长8.22%。 其中,公司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较上年分别下降4.27%、增长20.79%。 %; 零售活期存款和零售定期存款比上年分别减少7.75%和增加48.58%。
存款正规化的走势反映了当前经济主体的温度。 楼飞鹏认为,从经济角度看,经济主体信心仍需提振。 居民消费意愿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多余资金将作为定期存款存入。 从金融领域来看,资本市场经历震荡调整,基金、理财等产品收益不佳。 居民缺乏其他投资理财方式,更多依赖存款。
扩大低成本资金来源
成本控制关系到银行盈利能力,考验银行业的应对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一方面要优化存款结构,提升存款数量和价格;另一方面,银行要优化存款结构,提升存款数量和价格。 另一方面,要聚焦非利息收入,确保资产安全和普及。
“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资产定价已无进一步主动行动空间的情况下,存款业务量价双优是保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近日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王志恒表示,要坚持打造存款新动能,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重点营销优质基础存款,完善现金管理、连锁客户拓展、平安非贷业务、场景金融客户等。每日平均活期存款供款; 优化存款结构,强化成本控制,完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价格敏感型产品精细化管理,降低存款成本,实现存款业务高质量发展。
兴业银行行长陈新建近日表示,将加大力度以低成本存款替代高成本协议存款和社保存款,同时抓住市场利率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期,发行金融债等持续降低负债成本,有效对冲利差。 影响范围狭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要充分发挥存款市场化调节机制,合理定价存款利率。 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加快发展理财、零售等业务,稳步提高轻资产、轻资本业务比重,增强客户粘性,也有利于存款活期存款的增长。存款并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