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网消息: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现在仍有很多地方有庆祝冬至的习俗。
在广东,也有“冬过年”的说法,足见冬至的不寻常地位。
冬至是养生方面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为阳之生”,象征着阳气的诞生。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人们还应该适应四时,调养好饮食,而冬至正是“冬进”的好时机。
冬季进补可补气血、滋阴阳
从中医角度讲,滋补通常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补气
补气是指补心、肾、脾、肺之气。 气虚、面色苍白的人要注意补气。
常见的补气食物:花生、山药、大米、糯米、胡萝卜、豆浆等都有很好的补气、益气、健脾作用。
■补血
补血是指补充我们身体的精、血、气、血,特别是日常出现头晕、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的贫血者更要注意补血。
我们常吃的补血食物有:动物肝脏、猪肉、海参,水果如龙眼肉、荔枝肉、桑葚,蔬菜如黑木耳、胡萝卜等。
■买阳
补阳是指温补人体的阳气补阳养生,特别是对于肾阳不足、怕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阳虚证患者。
常见的补阳食物有:狗肉、羊肉、虾、鹿肉等,具有补气、温肾、助阳的功效。 核桃仁、韭菜、枸杞、鸽子蛋、鳗鱼、淡菜等也能滋补身体。 阳效应。
■补阴
补阴是指滋养人体的阴液,生津润燥。 容易出现潮热、盗汗、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的阴虚患者需要滋阴。
日常补阴食物有:桑葚、葡萄、梨、豆腐、竹笋、银耳、木耳等。
这4个药方最适合冬季进补
排骨薏米汤(补气食疗)
材料:大麦500克,排骨500克,红枣适量,生姜适量。
做法:将薏米浸泡二至三个小时,将排骨焯水去沫,将排骨和姜片放入锅中,中火煮沸,然后加入薏米。 锅再次烧开后,关小火,小火煮。 最后加入盐和油调味。
功效:润肺补虚,益气血,健脾胃。
枸杞海参猪肉饼(补血食疗)
原料:干海参150克,精猪肉300克,枸杞15克,鸡蛋1个。
做法:猪肉洗净切碎补阳养生,与鸡蛋拌匀,制成肉饼; 将海参洗净切块,放入热水中氽烫,取出备用; 锅预热,加入植物油,提高油温。 小火煎至金黄色时取出,锅中留油; 将海参放入锅中,炒两三分钟,加水和肉饼一起炖; 煮至汤滚,倒入香油和酱油,撒上枸杞,转勺装盘。
功效:养血,补肝肾。
猪腰汤(补阳食疗)
材料:猪里脊肉两块,杜仲、核桃肉各一两。 可酌情添加猪肉、鹿茸。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切块,放入锅中。 添加适量的水。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两个小时。 加盐和油调味。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添加鹿茸、当归等来补阳气。 更强。
功效:猪腰性温,配合杜仲强筋骨,可温补肾阳,强腰益气。
百合桂圆粥(滋阴食疗)
材料:百合15克,桂圆15克,小米1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桂圆肉洗净,先放入锅中煮,然后加入小米煮至熟。
功效: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冬季阴虚引起的咳嗽; 主食小米可健脾和胃、滋阴退热。
适用人群:适用于阴虚津液受损、咳嗽气喘、精神疲乏、饮食无味者。
冬季保健要注意的3件事
01/睡前小便为宜
冬季天气变冷时,睡前应小便一次。 冬季人体产生较多的尿液。 憋尿很容易诱发膀胱炎,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膀胱破裂。
02/补充品需适量
很多人认为天气寒冷就应该多吃补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冬天吃补品。
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胆囊炎患者应少喝鸡汤。
由于老年人气血虚弱,在喝鸡汤时,通常会加当归、党参、黄芪、红枣等补气血的药材与鸡汤相配。
03/吃补品不辨真假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不足则补”。
不足则可补,不足则可解。 如果不缺乏的话,正常饮食就可以了。 同时,应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和症状。
补虚的主要作用是“补虚损”。 虚证分为阴阳虚、气血虚。 不同的虚证有不同的进补方法,一定要区分清楚。
天、人、事、日相互催促,冬至阳气又来,春天又来。
文中提到的各种进补方法和冬季养生小窍门你都记住了吗?
冬天顺应自然,运用养生小窍门,我们就不会那么怕冷,疾病也不会找上门来。 再次祝大家冬至快乐、家人身体健康!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